在近日举办的“合力杯”第二届全国叉车技能大赛中,安徽叉车集团合力股份公司大吨位事业部李孝林和电动事业部刘飞分获内燃组、电动组第一名,双双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安徽叉车集团也因此成为全国叉车行业惟一同时获得两项冠军的企业,在行业内传为佳话。
鼓励一线员工自学成才
为使一线员工通过自身努力成为技术人才,安徽叉车集团建立了鼓励技能人才成长的长效机制,设定了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成长路线。同时,积极推行导师带徒制度,保证操作技术尤其是一些绝活儿后继有人。
从钳工起步的李孝林,被分配到叉车岗位后,刻苦钻研技术,很快掌握了叉车主机的结构和性能。为了熟悉三维制图软件,他买来书籍自学,不懂的部分向公司专业技术人员请教,仅用三个月就掌握了软件操作方法。由于精通技术,他不仅能胜任本职工作,还经常帮助别人,员工们遇到疑难问题经常找他帮助解决。记者在车间采访时,还不时有人向他咨询。如今,李孝林成为高级技师,先后获得公司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和集团公司技术比武运动会一、二等奖。如今,由他传帮带的4名技术员,已成为能挑大梁的技术骨干。
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2009年底进厂的刘飞现年只有26岁,分配到电动事业部以后,无论在实习、总装线装配、线下处理还是技术员岗位,都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刚进厂时,刘飞经常钻研技术资料到深夜。电气是叉车装配中的薄弱环节,一些在运行中的故障往往由此产生。为解决这个问题,他研究电气原理,并学习外语,阅读外文技术资料。
一次,用户反映叉车在起升时有电机抖动现象,刘飞准确指出是匹配性能不好所致,经改善很快得以解决。类似的事件很多。一铝厂用户在使用叉车时,感觉运转不够良好,刘飞到现场调查时发现铝厂生产现场温度过高,影响到叉车的液压系统,于是建议采取隔热措施,故障得以排除。由于技术熟练,刘飞很快成为叉车装配和维修的行家里手。
记者手记
松下幸之助曾说:“一个天才的企业家总是不失时机地把对职员的培养和训练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就是要看企业的员工是否具有竞争力。李孝林、刘飞两位技术能手的出现,不能不说是安徽叉车集团重视人才培养和使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