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上市企业中70%是做诊断类的产品,如威高股份、深圳迈瑞、东软股份、华润万东、安科生物、迪安诊断、理邦仪器、阳普医疗、科华生物等。而治疗类产品上市企业只占10%,包括珠海和佳、乐普医疗、微创医疗等。
为什么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能在诊断领域,在外资品牌的围追堵截中杀开一条血路,涌现出一批像深圳迈瑞、东软、华润万东这样的企业,而治疗类产品始终做不大?其原因有三:
一是治疗类产品进入的门槛高,医院对治疗类产品要求高,医院需求量小,市场持续销售、持续盈利能力差,特别是非常规类治疗设备前期的市场投入大。
二是目前中国自主创新的技术主要来源于权威医院学术带头人和研究机构依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发明的微创、领先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如人工耳蜗、超声聚焦、射频消融等技术,但在自主创新的技术转化为产业时,受到资金,人才,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始终做不大、做不强。
三是国家对自主创新产品的科学定价机制,对自主创新产品给予政府采购和支付(医保)的扶持等方面依然需要完善。《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在同等条件下应该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并给予价格上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