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直达外国客户
9月12日上午9点,青岛迪生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广利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登录公司搭建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已有20多个订单等待处理。
刘广利告诉记者,从2010年起,公司将传统外贸业务转型跨境电子商务,业务额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目前线上贸易已占到了一半。
“传统的外贸模式从制造、采购、出口,到批发、零售,是一条长链条。货从工厂出来后,首先卖给国外采购商,然后是大批发商、小批发商和零售商。中间环节太多,利润太薄。”刘广利介绍说。
“利用跨境电商,中国制造可以直接面向国外终端客户。以我们的假发产品为例,从美国新泽西某小镇的一个客户提出产品需求,到胶州李哥庄镇的工厂进行设计和制造,再到客户收到产品,只需15天左右。”刘广利说,“目前,公司在美国有近2000平方米的海外仓库,利用该物流网络,美国客户从下单到收货仅需3到5天。”
相较于传统外贸,跨境电子商务不仅具备电子商务部分压缩中间环节、化解产能过剩、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之道等传统优势,还具有重塑国际产业链、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国际竞争力等作用。
正是看到了诸多优势,和迪生集团一样,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把眼光投向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5年中,我国的出口年均增长不到10%,但同期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强劲。2011年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6万亿元,同比增长33%;2012年跨境交易额2万亿元,增速远高于外贸增速。新行业遇到老政策
虽然在众多外贸企业眼里,跨境电商就相当于一个“国际版淘宝”,但要完成产品与客户间的“直达”,必须有高效的物流、结汇等快速服务。目前,很多跨境电商业务都被老政策“卡”住了。
“国内跨境电子商务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对平台、物流、支付、结算等环节提出新的要求,有待模式创新。”青岛中兴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丛培军对于跨境电商充满信心,公司正在打造一个虚拟产业园,通过IT技术把营销、物流和金融服务等产业链资源整合在一起,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
丛培军坦言:“跨境物流存在高运费、关税和安全性等难题,支付环节则涉及外汇兑换和资金风险,在出现纠纷时如何做到公平仲裁、保障买卖双方利益,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现行有关政策已经不适应以邮寄、快件等形式开展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企业的需求,造成企业在海关、检验、收付汇、税收等方面诸多不便。”
目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主要分为企业对企业(B2B)和企业对消费者(B2C)的贸易模式。其中,在B2C模式下,我国企业直接面对国外消费者,以销售个人消费品为主,物流方面主要采用航空小包、邮寄、快递等方式,其报关主体是邮政或快递公司,目前大多没有纳入海关登记。
在B2C模式下,国外买家用美元支付,卖家要兑换成人民币才能在国内使用,但由于无法按一般贸易申报出口,企业结汇时却需要提供出口核销单等凭证,为此外贸卖家很难进行正规结汇,造成货款回笼难。对监管部门而言,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订单周期短、地域广、批量小、种类杂、批次多、单票金额小……按照一般外贸交易那样走流程,势必是资源消耗大而效率低下。青岛应发挥龙头作用
为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健康快速发展,8月底,商务部出台《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该政策直指结汇难、退税难、通关难、支付难等瓶颈,为跨境电商带来了新机遇。
目前,上海、重庆、杭州、宁波、郑州等5个城市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先行试点。今年10月1日起,试点或将扩大到更多城市,这让岛城众多外贸企业看到了希望。
“每一个试点城市背后都有一个制造基地在支撑跨境电商业务。山东也是个制造基地,青岛又是省内的外贸龙头,在轻纺等外贸领域优势明显,像很多南方的企业都是来青岛采购,然后再回去做电商。但可惜的是青岛甚至全省一直缺乏电子商务氛围,没有形成自己的电商基地。”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青岛理应争取成为下一批试点城市。
青岛市网商协会副会长吴昀对此观点表示认同。在他看来,在电子商务领域,青岛与宁波、杭州等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这几年,青岛做到千万元业务额以上的电商企业基本都去了外地,把相关人才和资金也都带走了,但并没有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在电商行业摸爬滚打十多年的吴昀惋惜地说。
刘广利对于青岛及省内电子商务的发展迟缓也感同身受:“一开始做跨境电商时,在青岛及省内招人做推广,虽是当地的高水平,但跟南方比还是差距大,不得已才去南京重新成立了一个推广团队。”
跨境电子商务面对的是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潜力巨大。业内人士建议,青岛市应该从产业储备到载体平台建设上做好准备,并研究、制定促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的配套管理制度和优惠政策,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在省内发挥龙头作用,将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内容,带动全市乃至全省的电子商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