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似乎悄无声息的案例:成都日发本来做机床和纺织机械的,也有一定规模,两个业务都做到了几亿或十几亿。近年来它先在成都做农业,然后又到新疆去做农业,最近还说要在北京做个跑马场。
转行只是转型的一种表现形式,而那些转型不转行的企业,做强做专是他们的诉求。那么为什么时至今日,转型几乎被所有的企业列为重中之重,转行案例也频频发生呢?金模网CEO罗百辉认为,转型升级实际上早在十几年前就已启动,只不过一直反响不大。求其原因,在工业化的初期,需求的量化就促进了装备制造业每年20%以上的高增长。
这种情况下,转型就很难实现。对于企业而言,因为需求旺盛,即使我的产品技术水平一般,便宜点也能卖出去,而且量大了成本更低,收益也很好。比如说机床,做普通小型机床的也卖的很好。所以这样的情况发展,在高速增长的市场背景下,装备制造业是转不了型的。
在以扩大产能、低价劳动力、低价生产要素、低价环境为代价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情况下,呼吁转型升级往往徒劳的。只有当高速的增长暂停,市场变得疲软,企业活下去困难的时候,才会实现真正的转型升级。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才刚刚起航,因为工业化后期的特点是,重化工占得比例微微下降。而到了工业化实现,制造业的比例就要更大的下降,服务业大幅上升。
如此,为装备业服务的机床工具行业高速增长的阶段毋庸置疑已经远去,如重型机床,这一趋势逐渐衍生到其他子行业。
对于下半年的市场行情,有人期望,过了上半年,下半年就会好;或者过了今年,明年就好了。当下更普遍的观点是,也许明年比今年好,但是再像从前那样出现每年20%多的速度增长的情况是不可能了。因为没有那么大的市场了,现在很多工厂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滞销。不少企业都纷纷表明当前首要的任务是要“活下来”,也就是“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更理性的声音认为,这次的调整是个长期的过程,没有“健康的体魄”,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熬过来的”。
过去几年,GDP增长速度是10%,装备制造业的速度是20%,去年机械工业增长只有十几个点,专家预测机床业今后的增速与机械工业增长会非常接近。而实际上,现在已经形成的和新建的产能已经远远超过需求了。加上各地还在建高端产业园,新技术开发区,还有一些原本的大用户也变身制造商,最重要的是市场也没有那么大,那么怎么办呢?罗百辉认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外市场需求萎缩的背景下,质量日益成为市场致胜之本。不少机床制造商发现,很多客户过去在选择产品供应商的时候,更多的是追求“低价”,以低价产品赢得最高的利润。但今年以来,在制造业不景气的形势下,更多装备企业反而开始对机床产品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机床行业质量一直饱受诟病,这也是为什么中高端机床进口市场一直高居不下的关键。而在汽车、航天航空、船舶等主要客户行业,国产中高端机床市场的开拓一直不理想,行业抱怨客户为什么国产装备不用国产制造,而客户的唯一回答就是:不放心。
不放心的当然是质量。实际上,这些客户群并不是没有采购国产机床的历史,但往往是一锤子买卖,而后不了了之。“从短期看来,一锤子买卖可能赚钱,但一起质量事件就足以毁掉一个忠诚客户,甚至关闭了通往产业的大门。”罗百辉认为,现在网络很发达,不好的质量信息会被同行快速传播。因为产品质量和市场开拓就像是企业的两条腿,产品质量不行,市场开拓必然遭遇挫折,一定会遭到市场抛弃。
或许有些企业不以为然,说我们也有诸如ISO9000认证的认证啊,但坦白说,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在企业面临抓质量和扩市场的时候,更多的是选择后者。这也是为什么我国机床行业无故障工作时间一直得不到提要的内因。
即时到了现在,市场冷清了,不少企业依旧没有停下寻找新的市场步伐。比如机器人是热点,有市场能赚钱,也有不少机床行业企业置身其中。但有专家预言,不出两年中国在机器人领域也会是一番混战。一窝蜂上马的结果就是价格下滑。
对于更多不愿放弃的中小企业而言,把钱用在刀刃上才是过日子的好办法。如何过好自己的日子?这就要企业静下心来,盘点自己的身家,多创新,多关注产品质量和性能,把过去只注重产量没有关注质量细节的功课补齐。使自己的看家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这就要求机床企业今后重点工作应当放在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化水平,加快机床产业升级上。
一、培育和开拓国产数控机床市场
加快旧机床的改造和落后机床的淘汰。千方百计扩大国产数控机床的内需市场,并做好用户服务工作等。
二、通过实施国家科技专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的实施要贯彻需求为导向、主机为牵引,企业为主体,发挥产学研用的优势。
三、抓好技术改造,提高中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化水平要充分利用国家技术改造贴息等优惠政策,突出重点,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发展后劲。
四、加强管理,降本增效
机床工具企业要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开展降本增效活动,控制和保证资金流,维护资金链正常衔接,确保企业正常的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