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最终化为行动。对此,不少中国企业积极优化出口格局,转战欧洲以外市场,尽量降低欧洲市场的出口比例。
“出口比例调整是大趋势,今年我们已经开始减少出口欧洲的比例,逐渐往美国、日本、非洲等新兴市场转移。”上海优太太阳能总经理蒋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合作、生产链外移来规避欧盟的‘双反’。”
另外一家大型光伏企业--辉伦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市场部经理袁全也向记者介绍,通过与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的厂家进行OEM合作,2013年辉伦在欧洲的销售预期占全球销售计划已经不到40%。
一些能源专家认为,中国光伏企业过度依赖欧洲市场是众所周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欧盟的“双反”是毁灭性打击,尽管冲击巨大,但倒下的只是一部分企业,而不是整个中国光伏产业。事实上,除欧洲以外,中国光伏产业依然拥有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中国光伏产品对亚洲的出口额为14.97亿美元,占到出口总额的42.84%,已经成长为中国光伏出口第一大市场;出口非洲同比增长214.1%,是所有海外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相反,中国光伏同期对欧洲出口额为12.7亿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过去的70%左右锐减到36.35%,已经不再占据主导地位。
部分中国光伏企业披露的信息也显示,素来进入门槛较高的亚太最大光伏市场--日本市场也开始逐步打开。晶奥太阳能有限公司一季报显示,公司毛利率已由负转正,日本市场初战告捷,并开始布局澳大利亚市场。
同时,多家中国光伏企业也开始积极着手布局印度光伏市场。毕马威报告显示,到2022年,印度太阳能产业有望吸引1100亿美元投资,带来100万个直接工作岗位。这对亟需转移出口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市场。
此外,中东和非洲光伏市场也有广阔前景,多国都制定了太阳能发电规划。这些新兴市场都已经吸引了中国光伏企业的浓厚兴趣。中国光伏四巨头之一的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在阿联酋等国获得不错的销售业绩。
专家表示,目前中国光伏出口已经由单一依赖欧美市场转变为亚洲市场打头,欧美市场延续,中东和非洲市场迅猛发展的出口格局,出口风险随结构调整正在被分散,企业实力也在逐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