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赛娥已是连任三届的老政协委员,今年“两会”上,她又提交了若干提案,她对记者谈及的关于中国制造业是否应急于产业升级的思考很值得关注。
她分析说,欧美经济不景气,令中国及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增长放缓。2012年中国的出口总值为20,493万亿美元,比2007年增加了68%,但比2011年只增加了8%。其它东南亚国家的情况也比较相近:泰国在过去五年出口总值共增长50%,而过去一年只增长3%;印度尼西亚在过去五年出口总值共增长67%,过去一年却下跌了7%。越南的出口业近年来增长很快,过去五年出口总值共增长137%,过去一年的增长率也有19%。面对东南亚国家,尤其是越南的竞争,加上美国重返亚洲和围堵中国的策略,以及中国的工资水平已大幅上升的现实,中国的制造业实在需要转型。
但是,中国的产业升级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很值得深思。考虑到中国人口多、阶层广、知识水平差距明显以及地区差异大等因素,中国应该在不污染环境、不大量浪费资源和能源的前提下平衡高、中、低产业的发展,善用各个地区不同技术层次的劳动人口。此外,在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同时,还要发展劳动力密集的产业,因为这些产业可以提供大量劳动岗位,实在不需要淘汰。不过,劳动力密集产业的确需要朝着配置更多自动化设备、加强工艺创新、改进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向发展。如此一来,纵使东南亚国家的生产成本低于中国,但因中国的工艺水平较好、产品质量较佳及物流配套的优势,而且供应链已建立并趋成熟,所以,中国的劳动力密集产业仍可享有优势。与此同时,国家继续培训中高端人才,重点是让各级层产业一起进步,不至于使某级层的产业出现真空。
她进而说,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制造业及出口业发展加快,带动了过去十年的经济高增长。时至今日,随着中国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工资大幅提升、人民币汇价强劲及欧美经济转弱,过去十年以量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差不多走到尽头。未来的经济增长模式,的确应以质带动。这种转变,可以通过各项经济、金融及税制改革,甚至反腐败来实现,以提升国家的经济效率。至于产业升级方面,根据其它国家的发展史,过程一般较为漫长,不能一蹴而就,例如美国加洲硅谷的发展也历时多年,并且是由包括邻近的斯坦福大学多年持续培养出高科技人才、企业家精神、科研机构、创投资金及健康发展的股票市场的汇聚,以及法制系统、知识产权的保障及基础建设等多方面因素配合所致。由此可见,产业升级是一个漫长过程,不可操之过急。如今中国面对美国重返亚洲及围堵中国的策略,制造业升级更要审时度势,应以不影响经济及社会安定为大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