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汽车零部件的出口额在整个汽车商品出口额中贡献度仍然很大,占汽车商品出口总额的74.31%,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贸易顺差达到246.89亿美元,比2011年多出35.19亿美元。进口方面则由过去的增幅回落,直接呈现下滑态势,2012年汽车零部件进口累计金额306.33亿美元,同比下降1.26%。
缺少高技术含量的拳头产品
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偏少,一直是国内汽车零部件出口的软肋。从2006年以来的出口数据发现,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这7年中,虽然出口额增长迅猛,但产品结构几乎没有根本性变化,高耗能、高耗材、低技术附加值的产品依然占据主流,比如轮胎、制动摩擦片、车轮等,而且大多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
而发动机、变速器及其他技术含量较高的汽车电子类产品的出口占比微乎其微。以发动机为例,2011年是其出口表现最好的一年,共计出口429.28万台,同比增长29.05%,出口金额17.69亿美元,同比增长79.60%,但与当年我国汽车零部件521.93亿美元的出口总额相比,仍是微不足道。
此外,2012年发动机出口没能延续2011年的辉煌,全年共计出口315.18万台,同比下降26.58%,出口金额14.86亿美元,同比下降15.97%,下滑幅度明显。当然,2012年发动机进口方面也表现低迷,共进口73.83万台,同比下降33.87万台,进口金额22.65亿美元,同比下降26.99%,其中大于一升的品种均呈明显下降。
从数据上看,汽车、摩托车轮胎和其他汽车相关商品增长较快,汽车、摩托车轮胎出口金额144.70亿美元,同比增长7.78%,其他汽车相关商品出口金额114.89亿美元,同比增长16.47%。而汽车零件、附件及车身出口金额278.77亿美元,同比增长2.74%。
缺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区域出口中也不少见。比如在山东口岸,车用制动器及其零件是当地汽车零部件第一大出口商品。2012年山东口岸出口机动车辆用制动器及其零件11亿美元,占该地区汽车零部件出口总值的39.4%。
缺少有规模的龙头出口企业
出口企业众多但平均每家企业的出口金额小,更是多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尴尬。来自中汽协会车轮委员会的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铝制车轮出口额仅为3.77亿美元,而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有175家,参与出口的企业3426家,竞争的激烈和出口秩序的混乱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