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机电产品交易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中国船舶业“寒冬”中加快转型寻觅生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2-17
核心提示:在安徽省芜湖市新联造船有限公司工作了20多年的老工人刘振华,曾经历过中国造船行业“过山车”似的几次大起大落,但“这次是最困难最难熬的一次”。
   在安徽省芜湖市新联造船有限公司工作了20多年的老工人刘振华,曾经历过中国造船行业“过山车”似的几次大起大落,但“这次是最困难最难熬的一次”。

订单减少、融资困难、利润萎缩……全球范围内船舶制造行业的“寒冬”自2010年起至今仍在持续发酵,国际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全面显现,整个中国造船市场亦处于低谷当中。

刘振华所在的公司由国营芜湖造船厂在2007年改制而来。这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船厂在2010年和2011年两年内没有任何订单,全靠2009年的一批订单“吃老本”。

“造船行业的上游是航运业,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不景气,运输量大幅减少,对船舶的需求也显著下降。”新联造船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柯能参说。

更为重要的矛盾是,和中国大多数船企一样,新联公司此前建造的船型多以散货船、油轮等低附加值船型为主,随着国内制造成本上升,此类船型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萎缩。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船舶行业包括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量、以及手持船舶订单量这造船三大指标同比分别下降21.4%、43.6%和28.7%。中小船舶企业转产、倒闭、减员现象严重。

新联船厂所在的芜湖市三山区船舶工业园是安徽省六大船舶制造培育基地之一。三山区船舶办项目副主任董祖明告诉记者,国内大多数船企都处在严重困难阶段,此番“洗牌”已经让全国至少上百家船企宣告破产,然而“寒冬”还在持续。

“等待是不少船企的选择,他们认为再‘咬咬牙’等经济好转,就能挺过去。”柯能参说,“但是,即使能熬过这一轮危机,下一次还会这么幸运吗?”

积蓄力量、转型升级成为三山区船舶工业园里数家船企在2012年里的工作。新联公司重新调整产品方向,定位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细分市场,提高接单质量,主攻海洋工程船、特种船,打造品牌产品。

及时“转舵”让新联公司尝到了“甜头”: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仅用27天就完成德国博特宁公司82000吨散货船全船贯通工作;成功签下新加坡船东的两艘海洋平台供应船;推进南非修造船合资项目……

“春节前加紧生产的这批海洋工程船价值近3亿美元。”柯能参说,未来高附加值的订单将占公司全部订单的八成以上。

三山区船舶工业园的其他船企,也在积极转型,奋力“越冬”。皖南造船厂在行业不景气时投资2000万元新建5万吨船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造船能力,为船舶业复苏抢占先机做准备;海桥船厂投资建设船舶交易平台,完善船舶零部件、船员培训等服务配套基地;新远船厂利用岸线资源,积极开展修船、拆船等新业务……

据了解,三山区船舶企业2012年的整体产值为21.56亿元,同比增长200%。

中国船舶工业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韩笑妍博士认为,各地船舶及配套产业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品牌认知度、提高技术水平和精细化管理能力上,同时通过专业化的经营来占领细分市场。

今年1月下旬,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国务院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部际协调小组12家成员单位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其中包括船舶业等九大行业和领域。

“2013年对于国内船舶业将是关键的一年。”董祖明说,国家相关指导意见的出台,将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分享到:0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行业资讯
图文资讯
我国有望率先建成空间太阳能电站 国网南京公司“管家式”智能机器人正式“上岗”
安徽合肥2017年前7个月经济“成绩单” 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助力基础研究开启新一轮“加速跑”
点击排行

客服热线:0551-69106578 业务咨询:0551-69106578 邮箱:2268263116@qq.com

媒体合作: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c) 2012 机电产品交易网 . 版权所有 皖ICP备12004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