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我国装备制造业经历了十年高速发展,经济总量十分巨大。但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仅能提供产品阶段,而且低端产品市场竞争激烈,高端市场依赖进口。在世界经济形势下行情况下,企业订单减少,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从目前来看,全球市场竞争已经更多地从产品竞争、市场竞争转化到知识产权竞争,从一般性贸易摩擦转变为核心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竞争与摩擦。对此,我国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并出台了相应规划。但从整个行业来说,尚未形成有效的战略安排。
2006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对订购和使用首台(套)国产重大技术装备的国家重点工程,可确定为技术进步示范工程。对于“第一个吃螃蟹”者,国家将通过有关专项资金适当补贴,或采取加速折旧等方式给予支持。为了防范使用风险,国家已开始建立由项目业主、装备制造和保险公司风险共担的重大装备保险机制。
不仅如此,《意见》还在法规建设、技术政策、资金支持等方面为振兴重大技术装备提出明确思路。这些政策措施的逐步细化和落实,无疑将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助推器”。
2007年又一“利好”政策出台。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出通知,进一步落实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相关税收政策。对国内企业为开发、制造有关装备而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所缴纳的进口关税,以及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所退税款主要用于企业自主创新。
2010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约1.6万亿元,约占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8%左右。到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15%。到2020年,这一比例进一步提高到25%。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二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路径选择注定是开放式的自主创新,主要依托注定是国内的重大工程。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中国企业必须有信心、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主创新,在装备制造业掌握核心技术。“十二五”是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重要时期,对装备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