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机电产品交易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2013年中国造船业将实现实现破局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14
核心提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船舶工业一直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成功将自身打造成为外向型产业。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包括海监船、渔政船、边防船、执法船在内的公务船市场平稳快速增长。
       年终岁末又至,回首来时路,2012年全球船舶行业可谓步履蹒跚,艰难前行。展望前行路,新年船舶行业何去何从?回顾2012年中日韩上演的“造船三国演义”可以发现,尽管主流船型市场寒意逼人,但节能环保船型、海工装备等市场仍有机遇,企业多元化发展的优势明显,中国船舶行业不妨借鉴日韩同行的做法,紧盯新需求,开拓新市场,实现破局发展。
2013年中国造船业何去何从?

       新需求何在?存在于国内市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船舶工业一直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成功将自身打造成为外向型产业。然而,这也导致船舶工业对外依存度较高,近年来深受国际经济低迷的影响。“西方不亮东方亮”,反观国内市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包括海监船、渔政船、边防船、执法船在内的公务船市场平稳快速增长;为建设渔业强国,农业部等有关部门鼓励造船企业加大力度开发高附加值、高效、节能、环保的远洋渔船;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邮轮经济的大幕徐徐拉开,豪华游船市场机遇初显。此外,能源运输需求带动了VLCC、LNG运输船的市场需求;随着我国对船舶安全、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门及一些地方政府制定了利好政策,鼓励快速发展以LNG为燃料的内河船舶及渔船。这些市场亮点,将为中国船企提供不少发展新机遇。

何为新市场?海工装备无疑是最有潜力的新市场之一。与新造船市场不同,海工市场受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相对更小,且在全球能源需求的拉动下前景光明。在这方面,老对手韩国造船界给中国企业上了难忘的一课:尽管造船世界第一的宝座曾在2010年被中国夺走,但韩国造船界随即凭借大量的海工装备订单实现逆转,重夺第一。近两年,海工装备已成韩国几大船企的主打产品。可以想象,韩国船企能够在海工市场大展拳脚绝非一日之功,此前必然经过了周密的市场分析,开展了大量的技术研发,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因此,在海工领域,中国船舶行业还需奋起直追。另一方面,为实现我国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我国主流船舶企业更应尽快挺进深蓝,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在破冰船、钻井船、海底铺管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上有所建树,进而为未来开拓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除海工外,非船也是潜力巨大的新市场。近年来,船舶产业的规模局限性逐渐显现,为此,中国船舶行业还应在做强船舶建造与修理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创新,努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多元发展之路。在这方面,日本造船界的做法颇值得中国船企借鉴。举例来说,三菱、三井、住友等大型企业集团的业务涵盖了造船、船用设备、重工业、航运、物流、融资等方方面面,并通过旗下“综合商事”这一纽带,实现了各业务协同发展。为此,我国主流大型造船企业可在船用设备、钢结构等传统非船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展船舶租赁、航运乃至物流、贸易、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打造产业链,进而实现业务间的相互支撑,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促进船舶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0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行业资讯
图文资讯
我国有望率先建成空间太阳能电站 国网南京公司“管家式”智能机器人正式“上岗”
安徽合肥2017年前7个月经济“成绩单” 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助力基础研究开启新一轮“加速跑”
点击排行

客服热线:0551-69106578 业务咨询:0551-69106578 邮箱:2268263116@qq.com

媒体合作: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c) 2012 机电产品交易网 . 版权所有 皖ICP备12004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