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增幅创十多年最低“今年钢产量增幅已降至2%至3%的低水平,钢材表观消费量的增幅更是新世纪以来的最低值。”中钢协人士说。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就算2013年宏观面有不少提振的信号已在陆续发出,但具体落实到钢铁业上,“也不敢过于乐观”。据多家主要机构和专家的判断,明年国内钢产量和表观消费量的增幅也不过是2%至3%的水平。
钢材需求“低增长”的大背景下,如何寻求突破?宝钢集团金属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闭着眼睛挣钱不可能长久,要瞪大了眼睛寻找市场新空间”。
据了解,宝钢金属公司是宝钢集团旗下的多元产业企业,董事长贾砚林的话很有启发性:在微利时代,钢企要“引导钢铁需求、开拓钢铁用途”。比如宝钢三期工程中的镀锡板项目,当时的产品设计大纲只是“马口铁”。但在主动的市场开拓和市场需求的倒逼作用下,很快转型到钢制两片罐用材的生产,目前规格已可做到“薄如纸张”。宝钢自开发出国内首只钢制两片罐以来,在中国打造出了一个钢制两片易拉罐的新品牌和新产业。
“寒冬”里的高位投资钢铁业进入“寒冬”,对于钢铁业的投资理应“降温”。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据中钢协最新披露的数据,在今年总体钢价跌至接近1994年水平的情况下,钢铁业固定资产投资却依然处于高位。今年前10个月,国内钢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达4142.7亿元,已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水平。其中非国有钢企的投资额同比大增46%以上,而国企投资额则同比下降了10%以上。
国内钢铁资讯机构“我的钢铁”的分析人员说,本已产能过剩的钢铁业,继续保持这样的高位投资水平,只能进一步加剧过剩的程度。“如今投资钢铁业,不仅要瞪大眼睛,更要灵活地转动眼睛,仔仔细细看一看产业的上下左右。”
传统产业中的“新兴增长点”
“中国的钢铁业绝不是夕阳产业。”中钢协负责人十分肯定地表示。他说,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及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都将给钢铁业的发展提供新空间。但同时,钢铁业必须经历一定时期的结构调整和逐步的转变,做好长期“过冬”的准备,选准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像钢铁这样的传统产业,在其适度有序的多元发展过程中,势必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遇”。记者了解到,宝钢“利用钢厂尾气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商业化项目,不仅领全球行业的风气之先,而且正在顺利地成型成熟。到时将成为全球钢铁业新兴低碳战略的一个“标杆”。
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资金、技术、成本等要素体系,也将是钢铁的“新兴增长点”。不过,“走出去”战略是一个综合工程,涉及的方面较广,关乎政经、人文、习俗等各个层次,不少业内人士的主张是“不断尝试,谨慎迈步,用心用脑,培育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