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月来,在立志打造“新兴轴承之都”的江苏盱眙县,对于制造业的冷暖,县委书记李森感受颇深:全县近60家轴承企业,有的经营陷入困境,几近“活不下去”;有的却是订单饱满,生产“满负荷”运转。区别就在于,是否在这一轮产业转型升级中抢得先机。
今年以来,内外部市场需求持续疲软,令制造业此前快速增长中隐藏的一些问题得以暴露。以机械工业为例,工业增加值、总产值、实现利润、出口创汇、产品产量、固定资产投资6大主要经济指标均呈下滑态势,与此同时,行业形势分化加大,经济运行困难加大。
数据显示,前9个月机械工业同比增长8.6%,低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机械工业在12个工业行业中按增加值增速排位降至第10位。“造成如今局面的原因之一就是一些制造业领域投资过多,造成产能过剩。”在近日举行的2012全国机械工业经济形势报告会上,工信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分析说。他引述数据指出,当前形势颇为严峻的钢铁行业,在过去的几年,产能迅速扩张了约50%。“产能的过度扩张是最大的危险。”谈及当前机械工业的严峻形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度扩张严重,市场环境恶化,虽然总需求逐年均有所增长,但远赶不上供给能力增长,恶性竞争日趋激烈。
来自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重点联系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今年前9个月累计订货额同比下降0.35%,这与前些年通常高达20%以上的增幅相比,回落很大,“突出表现在目前的需求形势仍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尤其是近年投资高速增长的工程机械、输变电设备、风电设备、机床等行业,价格战将难以缓解。”蔡惟慈说,事实上,除技术尚未过关、至今仍然未能实现国产化的少数高端装备外,大多数机械产品当前都面临供过于求、恶性竞争的煎熬。
据业内人士分析,竞争将使企业优胜劣汰日趋加剧:那些自主创新意识强、有关键零部件供应主动权、较快实现产品升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迅速崛起,而产品和工艺都没有特色和优势的企业将面临效益不断下滑乃至消亡的困境。
这一观点在机械行业得到印证。统计显示,结构调整抓得早、“攻高端、夯基础”进展快的企业一般能实现逆势上扬,产销增长达到20%左右或以上,这样的企业在全部企业中约占20%,但80%的企业增速均比上年明显回落,其中约1/3的产销和利润已处深度负增长。
事实上,当前机械工业的矛盾已不是需求不足,而是同质化产能扩大过快。“只要供过于求,供方就没有话语权。要避免在没有话语权的市场挣扎,就必须走"差异化"竞争之路;只有做到在某一领域"能人所不能",才能造就局部领域"供不应求"的局面,获取高于同行平均水平的利润率。”蔡惟慈说。
令人欣慰的是,在制造业新一轮发展布局中,一些地方对“同质化竞争和产能过度扩张”已有深刻认识。在李森看来,产业发展须避免“跟风”、“赶时髦”,而要突出优势、特色,须结合当地实际选择产业;他告诉记者,盱眙已具备套圈、、防尘盖等轴承产业生产基础,产业链相对完整,进一步扩大轴承产业并努力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将是必由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发达国家企业正在加大对高端装备市场的垄断,而且积极向中端产品延伸,尤其在轿车、数控系统及机床等领域这一趋势已越来越明显,今后必将向其他更多产品领域扩展。
这将对内资企业拓展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对此,蔡惟慈表示,改变目前局面必须从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着手,对长期形成的现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尤其是要抑制同质化产能盲目扩张,增强“软”能力,变追求产品的“大、重”为“精、细、灵”。果能如此,行业就一定可以走出被动状态,重新回到上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