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变则通,通则达”,无论哪一行业,当发展到一个瓶颈的时候,都需要转型,有所突破,才可以走的更长远。
作为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制造业所面临的技术拉动力量不足、高附加值产业两端外流等压力日益突出。25日在天津闭幕的中国制造业管理国际论坛上,多位来自政府及企业的专家建议,中国制造业亟待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从而提升产业价值与核心竞争力,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相适应。
据报道,制造业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论坛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朱森第表示,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认为,中国工业总体规模大幅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对国民经济贡献比已经超过45%。制造业整体实力成为世界第一,对确保中国大国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英国德勤咨询公司和美国民间机构竞争力委员会最新发布的《2013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报告》也显示,在38个国家和地区的评比中,中国内地以满分10分获得第一,超过德国、美国等传统强国。
报告认为,中国制造业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靠的不仅是低廉的成本,还有中国内地的政策支持、在科研上的大力投入等原因。报告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内地仍将保持全球制造业“老大”的地位。
但受到世界范围内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中国制造业也在经受着“寒冬”考验,全行业面临成本上涨、需求下降、利润受挤压等影响。尽管汇丰控股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1月汇丰制造业PMI升至50.4,为13个月以来首度重返50水平上方,有回暖趋势,但强有力的复苏是否到来仍有待观察。
周子学认为,中国制造业长期依赖高投入、高消耗,发展不尽合理,再加上核心技术缺失、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深层次矛盾。在今后一个时期,制造业必须全面落实转型升级规划,推进自主创新,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内生增长的基础上,提高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
他提出,中国税制改革的方向之一是服务业的营业税逐步改为增值税。现代服务业的增值税是低税率的,这是国家要大力鼓励和支持发展的产业。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将成为趋势。
“将来,工业贡献的价值和利润主要体现在服务上,通过做好服务、加强工业设计等,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周子学说。
今年以来,有关在华外资制造业外流的话题被不断提及。对此,朱森第认为:“外资看中中国最主要的是市场前景。过去劳动力成本低,在中国投资更容易获利。但随着新技术要素占比越来越高,劳动力成本优势就会变得不那么明显。未来在华投资制造业依然会有不错的赢利前景。”
当然,当人口红利不再,外资企业会越来越重视技术引入。该过程势必会挤压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不仅仅是市场,还有吸引更多的人才。朱森第说,从这一角度看,加快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样迫切。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目前正处于攻坚时期。”朱森第及多位与会专家指出,一方面,随着技术要素的凸显,人才的作用也将更加明显。相关企业应加大技术投入和研发力度,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研发环境,使他们愿意为实现自身价值而贡献智力。
另一方面,从生产制造向服务制造转型也要求中国企业从最初的工业设计入手,将增加值延伸到研发、设计、实验、管理等环节。提高制造业产品价值,延伸产业链,参照国外企业经验提高整体全套解决方案。
此外,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党组书记尹家绪也建议,现代化的制造业要配以现代化的管理,中国企业的管理能力尚有提升空间。中国企业管理未来一段时间的核心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这就要求管理上也要有所创新,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同时融入自身企业管理中,使企业管理的后发优势凸显。
本届论坛在天津滨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由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与爱波瑞管理咨询公司共同主办,论坛的主题是“从制造到创造精益助推企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