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积极推进动力电池规模化生产,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力争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百亿瓦时的龙头企业。
昨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各项产业政策的目标及产业发展路线逐步明确。今后,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的主要任务则是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记者看到,《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对于这项数据,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认为:“市场期待准确的产业发展目标已经很久,之前诸多猜测也终于兑现。但真正能否实现规划提出目标,一方面要看行业技术发展的速度,另一方面要看接下来可能出台的配套政策执行的力度。例如政府采购力度、税费减免政策等。但最终都归于市场培育模式是否健康,并不能用数字一概而论。”
另一位分析师则表示,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并未真正启动,业内更看好下半年集中发力的配套政策的出台。
与此同时,除了整车企业的发展目标确定,《规划》还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和市场规模做出要求,尤其是提出充电设施建设要与新能源车产销规模相适应,满足重点区域内或城际间新能源汽车运行需要。
“目前,我国部分参与十城千辆示范工程的城市的充换电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但站在全国范围看,仍有巨大的建设需求,尤其是私人轿车与出租车的充换电设施还没有形成网络。”一位汽车行业协会专家告诉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对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视。《规划》指出,今后的重点任务是建设形成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重点建设动力电池产业聚集区域。“积极推进动力电池规模化生产,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力争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百亿瓦时、具有关键材料研发生产能力的龙头企业,并在正负极、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材料领域分别形成2-3家骨干生产企业。”
而在确保《规划》目标达成的保障措施方面,除了管理制度、财税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之外,还特别提出要强化金融服务支撑产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