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部门业绩下滑明显
从各个业务部门营收情况来看,第二季度发那科工厂自动化部门营收为348.48亿日元,较去年同期下滑19.9%。机器人部门营收为406.30亿日元,较去年同期下滑13.7%。机器人机械部门(包含对iPhone等智能手机进行加工的工具机产品)营收为183.67亿日元,较去年同期下滑16.8%。
从订单情况来看,第二季度发那科自动化部门订单金额为329亿日元,较去年同期下滑13%。机器人部门订单金额为439亿日元,较去年同期下滑22%。机器人机械部门订单金额为165亿日元,较去年同期下滑21%。
唯独中国市场增长
发那科指出,第二季度订单总额为1084亿日元,较去年同期下跌21%。其中,来自中国市场的订单额为355亿日元,较去年同期暴增61%。来自亚洲市场(不含中国)的订单额为125亿日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8%。欧洲市场订单额为173亿日元,较去年同期下滑37%。美洲市场订单额为243亿日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3%。日本国内订单额为183日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9%。
从全球市场发展情况来看,第二季度发那科在日本国内市场的营收为214亿日元,较去年同期下滑34%。中国市场营收为334亿日元,较去年同期大增39%。亚洲市场(不含中国)营收为144亿日元,较去年同期下滑33%。欧洲市场营收为174亿日元,较去年同期下滑37%。美洲市场营收为217亿日元,较去年同期下滑16.8%。
2020年前景堪忧
财报发布当日,发那科还首次公布了今年(2020年4月-2021年3月)的财务预估。其中,2020年总营收预估值为4233亿日元,较去年下跌16.7%;总营利预估值为385亿日元,较去年暴跌56.4%;净利润预估值为345亿日元,较去年剧减53.0%。
发那科指出,此前因中美贸易摩擦已让企业设备投资持续减少,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更是让市场环境雪上加霜,而来自中国的订单虽呈现暴增,但仍填补不了日美欧市场萎缩而造成的缺口。
发那科指出,此前因中美贸易摩擦已让企业设备投资持续减少,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更是让市场环境雪上加霜,而来自中国的订单虽呈现暴增,但仍填补不了日美欧市场萎缩而造成的缺口。
据日经新闻报道,目前市场平均预估发那科2020年度净利润将为688亿日元,但是发那科公布的预估值远逊于市场预期。
机器人“四大家族”已分别拉开差距
从数据来看,2019财年机器人“四大家族”业务营收均出现下滑。2020开年不利,四大家族海外市场营收情况更是大不如前。目前除了库卡机器人,其余三家企业均发布了第二季度营收情况。
据数据显示,安川电机在2020年3-5月的销售额为908亿日元,下降了15%;净利润为45亿日元,下降了17%。其中,那些作为业务绩效考核指标的订单与上一季度(19年12月~20年2月)相比下降了1%,而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原计划是占总销售额20%以上,目前已经暴涨到了57%。
ABB在2020年第二季度订单额为61亿美元,下降18%;销售收入为62亿美元,下降14%。全球其他区域订单额均大幅下跌,得益于中国市场的需求持续上升,第二季度订单同比下降3%(按可比口径增长3%)。尽管成本控制进一步加强,电气、工业自动化、机器人与离散自动化事业部的运营利润同比均有下降,运动控制事业部的利润同比实现增长。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提供的数据,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中国市场销量份额,2018年为38%,2019年进一步减到35%;而“四大家族”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发那科、ABB的份额仍保持在10%以上,安川、库卡的份额已经跌至10%以下。
由上述内容能看出,ABB、发那科与安川、库卡之间已经拉开了差距。
反观中国市场,无论安川还是库卡,中国区业务在2018年底或2019年都“换帅”了,并且出现了重大的业务变动。
美的集团与安川电机成立的合资工业机器人公司在6月29日发布了注销备案/公告信息,并且已经成立了清算组,接受债权申报。在安川电机的声明中还提到,基于库卡成为美的集团成员公司后,安川电机与美的集团早前成立合资公司所处的环境已发生变化,因此双方协商后决定注销工业机器人合资公司。并且美的集团与安川电机合资成立的服务机器人公司也早已处于停运状态,这也意味着此次美的彻底抛弃安川。
库卡机器人与7月30日发布了中国区招聘公告,其中热招岗位分别源于软件部门、机器人本体研发部门、机器人控制部门、AGV部门等,这也意味着库卡机器人近期将有大动作。库卡在获得美的集团全力支持后,已经蓄势待发,或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份额。
或由“四大家族”变为“两超多强”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安川、库卡相继牵手美的,首先是看中美的集团有庞大的工厂体系,不仅本身生产自动化改造对机器人有需求,而且能够成为样板,有利于它们拓展汽车行业之外的一般工业领域的机器人市场;其次美的是家电巨头,依托其智能家居,可联手发展服务机器人。
当然,美的也借机从“智能家电”延伸到“智能制造”,铺设“新赛道”,实施“双智战略”。但是,市场环境的变化,合资双方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的差距,使“1+1>2”的效果尚未完全发挥。
“工业机器人行业已经告别过去粗犷式的扩张和爆发,回归理性和价值创造。”卢彰缘分析道,宏观环境下行,叠加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下游的需求释放面临较大的压力。机器人企业需要面临客户需求收紧、投资回报敏感度提升(比如,以前要求两年回本,现在要求一年回本)和资金紧张带来的多重挑战,如何熬过去是当下的主基调。
一些国际二线品牌,扎根细分市场,反而迎头赶上,缩小了与安川、库卡之间的差距。比如,川崎深耕抛光打磨机器人,爱普生聚焦桌面四轴机器人,那智发展一般工业领域的包装、搬运机器人等等。
中国本土机器人企业也在逐步成长,尽管与行业龙头仍有明显差距,但是在许多招标项目中已经与一些国际二线品牌同台竞争,像埃斯顿、埃夫特等。7月15日,埃夫特将正式在科创板上市交易。格力电器和富士康等工业巨头,近年也积极发展机器人业务,尽管这些企业没有完全市场化,以满足自身及配套企业的生产线自动化改造需求为主,但是从发展势头来看,多强局势已经初现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