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机电产品交易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际资讯 » 正文

中美“挖墙脚”日本半导体人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19
核心提示:半导体市场一片繁荣,半导体人才却严重不足,随着半导体技术人员的争夺战日趋激烈,社会招聘日益困难,而本就人才告急的日本却还要面对中、美两国双双“挖墙脚”。
  《日经中文网》10日报道称,随着半导体技术人员的争夺战日趋激烈,半导体市场一片繁荣,半导体人才却严重不足,社会招聘日益困难,而本就人才告急的日本却还要面对中、美两国双双“挖墙脚”。
 
  另一方面,不断崛起的汽车行业,也在加入了争夺精通半导体技术人员的大军。学习半导体的学生人数严重不足,更是让遭遇困境的日本雪上加霜。
 
  日本半导体人才告急,中美还来挖人
 
  《日经中文网》报道称,从智能手机、数据中心到汽车等,半导体的买家多种多样,存储器市场一片活跃。随之而起的半导体技术人才争夺战也日益激烈。
 
  文章一开始便提到,东芝为招聘半导体技术人员伤透了脑筋。由于存储器需求扩大,东芝计划建造新的厂房,但未能招聘到足够的技术人员。瑞萨电子等同行的裁员也告一段落,其他竞争企业也通过高额薪酬争取经验丰富的人才。
 
  与此同时,中美半导体企业也在“盘算”着从日本人才市场中“挖墙脚”。例如,存储器巨头美国美光科技在取消与英特尔合作、宣布自主推动闪存开发之后,开始挖掘东芝的技术人员。“待遇8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6万元)以上,招聘人数无上限……仅限有能力推动美光科技的项目走向成功的人士”,东芝的半导体人员接到了猎头发来的邮件。
 
  另一方面,中国国有企业紫光集团旗下的半导体存储器开发企业长江存储科技(YMTC),刚刚在日本启动了招聘活动。报道称,长江存储科技拥有相当于3万亿日元(国内媒体报道称总投资约人民币1600亿元)的国家基金,2016年秋在美国硅谷开设了研发基地,此前已经从美光科技等挖到技术人员,以40人规模启动研发工作。如今在川崎市的面积可供100人工作。而其之所以选址在川崎车站,是因为这里容易招聘东芝、富士通和NEC等的技术人员。
 
  “而作为招聘技术人员的竞争对手,汽车企业也在崛起,”《日经中文网》指出,由于自动驾驶技术等的普及,半导体的作用将扩大,精通半导体的技术人员很抢手。2017年底,电装就从东芝的四日市工厂挖走了开发团队,成为了日本半导体行业的话题。
 
  虽然5年前的日本跳槽市场中充斥着半导体技术人员——当时瑞萨、索尼、富士通和松下相继推进裁员,但如今裁员已告一段落,社会招聘日趋困难。报道援引Recruit Career统计称,半导体行业的有效求人倍率在有可比数据的2014年1月以来的约4年里,从0.52倍提高至2.56倍,超过所有行业的平均水平。
 
  应届毕业生招聘同样存在人才不足, “学习半导体的学生维持长期减少态势”。报道称,日本的电子大型企业在90年代相继缩小半导体业务,结果电子工学专业的学生减少。
 
  “韩国芯”发展中的人才策略
 
  《日经中文网》指出,虽然半导体产业在日本国内往往被视为夕阳产业,但世界市场在在突破4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万亿元)的如今,仍保持年率2位数增长。在美国、韩国和中国台湾,30岁时年收入便超过1千万日元(约合人民58万元)的技术人员很多。
 
  东芝存储器生产的NAND型闪存价格目前呈现下跌态势,但与之竞争的韩国三星电子的DRAM则表现强劲,在盈利能力上,差距正在扩大。
 
  新华社7日报道称,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半导体产业崛起,引发业界瞩目。从白手起家到独占鳌头,“韩国芯”的发展除了与韩国财团制下的强大财力、全面产业布局密切相关,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也厚植了产业发展的“土壤”。
 
  据新华社报道,三星在美国建立研发中心,并配置相同生产设备,高薪雇用当地人才培训本土工程师,经培训的工程师再回本部工作。现在,三星已建成覆盖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三星综合技术院(SAIT),派遣优秀人才出国,也引入海外人才。
 
  2005年,三星电子与韩国成均馆大学合作创办半导体工学系,每年为韩国半导体企业培养芯片人才。2017年,三星电子携手8家合作企业,设立半导体设施技术学院(SFTA),培养半导体行业人才。
 
  此外,政府大力支持和校企合作模式,优化了产业持续发展的环境。
 
  1999年,韩国教育部为建设研究型高校发起“BK21”计划,对580所大学或研究所进行专项支持,并将大学能否和企业有机结合纳入核心评价指标。韩国大学由此掀起半导体专业热,为企业输送大批人才。
 
  据中国青年报9日报道,在今天的中国,并没有多少学生愿意报考半导体这个专业方向,大多数本科生、研究生热衷于学习人工智能等热门专业。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CPU中心主任汪东升6日表示,中国半导体除了产业和技术上的不足,人才培养是一个更加隐蔽、但影响更加深远的问题。
 
  汪东升回忆,十多年前芯片半导体产业正处热潮时,有很多高校都培养了不少年轻的专业人才,以当年清华大学的研究小组为例,就有十几个博士,现在这些人大部分都在国内外知名高校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
 
  到底该如何解决国内这一燃眉之急呢?
 
  中国半导体行业著名专家、之江实验室芯片中心高级顾问李序武博士说,三星和成均馆大学的合作为芯片产业输送了大批人才,“中国芯”要发展,人才缺口极大。
 
  他建议通过三个渠道培养:主渠道是高校培养,特别是大力培养系统芯片所需的交叉学科人才;从海外引进核心人才,芯片企业可效仿三星在海外设立实验室招贤纳士;还有就是企业的电子工程师经过培训转轨为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
 
  更多行业资讯,请点击关注:机电行业
 
 
分享到:0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行业资讯
图文资讯
世界上最灵活机器人问世,5年内将超越人类 福布斯:西方工业巨头小心 新“中国制造”杀来了
能源互联网的未来:电动汽车是代表 储能技术是关键 星马首台臂架式泵车入驻甘肃庆阳
点击排行

客服热线:0551-69106578 业务咨询:0551-69106578 邮箱:2268263116@qq.com

媒体合作: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c) 2012 机电产品交易网 . 版权所有 皖ICP备12004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