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随着美国特朗普当选总统后对美国制造业回流的鼓励和引导,加上前有玻璃大王”曹德旺在美投资10亿美元,后有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向特朗普展示了份“联合投资承诺书”,上面附有软银总裁孙正义和富士康总裁郭台铭的亲笔名,大致内容是两家承诺在接下来的4年中,在美国本土投资570亿美元,外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等一系列事件,不免引起了一轮中美制造业竞争力PK,否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真的在逐渐流失?未来又要面对哪些挑战与机遇?
关于中国制造业的困境应该看到的是一方面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强调“工业4.0”的德国和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日本仍保持着优势;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丧失,在低成本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力确实在减小。越南和孟加拉国等依靠更低的劳动力成本的国家,已经在纺织、服装等领域不断侵蚀中国的空间。目前中国制造业面临激烈竞争,往日竞争优势正在逐渐流失,未来中国制造业将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
税负逐年走高企业经营困难对于曹德旺的这次投资行为,有人欢喜有人愁。美国媒体欢欣鼓舞,《华盛顿邮报》更是把这看作是美国制造回归的象征。可是“曹德旺跑了”事件却触及到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些深层矛盾和问题,引起全社会对我国制造业前景的忧虑和深入探讨。按照曹德旺的说法,
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真正的问题并不是我们一直以为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因为我们的劳动力成本翻一倍相对美国仍然具有优势。真正的问题,来自于其他方面,尤其是税收。曹德旺说中国的综合税负比美国高出35%。最后综合算下来,在美国设厂比在中国居然能“多赚百分之十几”。
关于中美企业税负比较、中国制造业税负沉重等问题向来是企业家的痛点。天津财经大学李炜光教师率课题组对民营企业家税费负担进行了调研并发表了一篇文章《当前经济持续低迷的真实原因:死亡税率》。调查发现,87%的企业家认为税收负担很重或较重。从现实来看,中国5年来(2011-2015年)的宏观税负水平上涨近10个百分点,由19.4%增长到29.1%。而中国企业的实际税负率应该在接近40%的水平上。李炜光说:“40%,或30%的税负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死亡,或可以叫死亡税率。因为在我国,除新兴行业以及金融等领域外,大部分企业的利润率都不到10%,30%——40%的税费负担足可以导致大多数东部沿海加工业企业处于困境之中,甚至亏损倒闭。”高税收使得企业生存困难,或许这就是“中国制造”失去优势的核心关键之一吧。
成本攀升快速,导致优势缺失
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人工和材料成本方面的优势。可近年来中国在成本方面的竞争力开始下滑。从劳动成本来看,曹德旺认为目前美国的劳动力成本仍然高于中国,蓝领工资成本是中国的8倍,而白领则是中国的两倍多,这是中国占优势的地方。然而劳动力成本只是成本的一部分,在其他成本的比拼上,美国全面胜出。比如说土地基本不要钱(当然这可能和俄亥俄州急需招商引资有关),比如电价是中国的一半,比如天然气价格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除此以外还有运输成本,曹德旺的玻璃直接卖给美国本土汽车厂商,不需要跨越太平洋,更别忘了美国的高速公路是免费的。从以上种种迹象来看,中国制造业优势确有流失之嫌,但中国几十年来积累出的“世界工厂”的地位仍没有消失,在制造业方面提供完整供应链的优势仍没有消失,这也是别的国家一时难以比拟的。其次,我们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这也为新型制造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空间。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优势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已成为美国之后第二大
研发支出国据德勤预测2020年制造业竞争力会有所上升的国家,都是高端技术密集型国家。为什么这么说呢,以美国来看,美国制造业中高端制造比占88%,这是维持美国经济增长的主力。美国制造业回流,人们一直认为是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人民币的升值,但其实绝不仅仅如此——技术才是制造业回归美国的真正因素。如今,中国已成为美国之后第二大研发支出国,制造业竞争力得到了较大幅度提升。中国研发总支出占GDP的比例从2000年的0.9%提高到2015年的2.09%。从绝对数来看,几乎增长了700%。很大程度上,当前中国基本上具备了成本比较优势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手段,这些高新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中产阶级大幅提升带动国内消费
根据GlobaiDemographics、国务发展研究中心数据表示,2006-2016中国中产阶级数量大幅增加,由2006年的1.3亿人,到2016年3.4亿人,未来2026年上升到5.0亿人。中国的中产阶级在十年间激增162%,这个大型消费群体将带动国内的产品消费需求。
中央高度重视实体经济推进务实改革
在此基础上,制造业的发展需要的是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对其予以支持,这样才能迅速提高竞争力,完成“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为制造业为首的实体经济带来了政策红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振兴实体经济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措施还包括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增强产品竞争力等。
就像任何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一样,所有事情的发展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尽管制造成本的增加与高额税收等其他层面的因素对中国制造业带来了挑战,但未来中国中产阶级的消费带动,以及国家层面对研发的投入,以及在物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将让中国比其他亚洲国家更具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真的在逐渐流失吗?”由机电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更多行业资讯,请点击关注:机电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