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日耳曼民族严谨理性的性格成就了“德国制造”,“德国制造”的招牌已经坚固如钢,八年以来的欧债危机也未能摧毁德国制造的品牌优势,而这也成为德国制造业的根本保障,让德国能够“一枝独秀”,成为经济危机背景下欧元区的“定海神针”和欧洲复兴的希望。
英国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期基本结束,而直到19世纪30年代,德国的工业革命刚刚启动,整整晚了70年的德国制造不得不通过各种渠道向英国学习。从此,德国的绅士们频频出没于英国伦敦工商业巨头们的聚会,学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各种制造业生产流程。当他们回到还处于农业国的德国后,便开始用他们新学的英国制造业知识“肆无忌惮”地复制工业产品。由于德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工人劳动时间又被无限延长,“价廉货次”的德国制造产品赢得了很大市场。另外,为了追逐暂时利益,德国制造的假冒产品被打上“大不列颠制造”“谢菲尔德制造”“曼彻斯特制造”的质检印章出口国外,挤占英国的海外市场。
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世界商品博览会中,价格督查、机器建造技术专家若洛克斯教授以“便宜而拙劣”评价参展的德国制造产品,“便宜而拙劣”从此成为欧美各国报刊醒目版面评论德国制造的通栏标题。1887年8月23日,英国工商业再也无法忍受德国制造的卑劣,英国议会通过了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对德国制造加以特殊标记,规定德国进口产品必须注明“MadeinGermany”,以此将优质的“英国制造”与山寨的“德国制造”划清界限,“德国制造”从此也成为了一个法律新词,专指判别为劣质的德国货。
世界各国尤其是英国人对德国制造的“山寨”产品的抵制,使德国企业家们知耻而后勇,“用质量去竞争”成为共识。德国制造业开始从产品生产流程、生产技术、工人培训、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造,同时注重产品开发与创新,注重在提高工人福利的基础上号召为民族制造业付出的精神。另外,德国制造几乎在同一时间经历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这种跳跃式发展给了德国制造后发优势和赶超的机遇。更重要的是,德国民族特有的严谨与专注为其制造业的腾飞注入了精神的“燃料”,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是德国制造崛起的基石。
当今,德国制造的产品早已不是英国人眼中的山寨货。“凡是我们生产的产品都是可以永久使用的,不会坏”,德国的工匠们正是怀揣着这样的自信,追逐着“创造之人”同样追逐的永恒与不朽,使德国制造业在经济危机中“一枝独秀”。